如此对比的话,在价格上,广电5G卡目前并无太大优惠。那么是否可以从内容上突破呢?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,目前广电5G套餐仍然主要聚集流量和语音内容。相较而言,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,除了上述内容外,还可以包含云盘、宽带、电视服务等内容,以上述的移动“任我换”套餐举例,其还包含了多个会员和福利。目前看来,广电5G套餐并未附带差异化的服务内容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不能贸然挑起价格战,未来中国广电如果想在中国运营商市场创出一片天地,其实更应该打造差异化的体验。根据最新消息,2022年12月8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了《5G频道技术白皮书》(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,这意味着5G频道的开发有了新进展,如果打通“大小屏联动”的5G频道在不久的将来正式投入使用,这可能是5G C端应用上的重大突破。而最大获利者则是中国广电。
根据公开资料,中国广电获得了国家文化专网、广电5G视听融合服务平台、固定通信业务牌照等重大政策支持,试点上线了智能推荐服务、5G频道、“直播中国”、光明影院等新产品,广电网络进一步增强了融合发展新动能。
此外,中国广电已推出“广电慧家”固移融合服务业务品牌,在推进家庭用户向个人用户转化上已凸显成效,并助推广电5G用户的快速增长。
1月15日,中国广电召开了2023年度工作会议,会上,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杨小伟表示2023年,全国广电网络行业要加快建成广电5G业务网、固定语音业务网、互联网业务网、广播电视业务网等四张全国性业务网,形成“1+4”运营管理格局,以全新的基础网络、强有竞争力的业务布局引领新时代广电网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
用户呼吁推出更多纯流量卡
其实在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过程中,虽然不少网友吐槽广电低价套餐下架太快,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诉求是目前运营商推出的纯流量卡种类太少,价格太贵。
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迭代,现在网友们对流量的需求大于语音业务,5G高速率、低时延等特点,推动视频类应用增长强劲。。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最新消息,2022年11月移动互联网流量较快增长,当月DOU值再创新高。1—11月份,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382亿GB,同比增长18.6%。截至11月末,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.63亿户,比上年末净增4702万户。11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(DOU)达到16.58GB/户·月,同比增长18.3%,比上年年底高1.86GB/户·月。而作为对比的是,2019年5G发牌初期,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(DOU)仅为7.32GB,目前网友人均流量已经是两年多前的2倍多了。
而且1—11月份,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5882亿元,同比增长0.5%,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0.6%,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.2个百分点。虽然11月移动语音业务收入1070亿元,同比增长0.4%,但去年1—10月份仍是持续负增长局面。
由此不难看出,大流量的套餐才是“刚需”。但就目前运营商的套餐来看,流量太少、通话分钟数太高是普遍现象。有网友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,如果资费套餐中有大流量还不包括语音业务就好了,“大部分的人都在使用手机视频、微信语音,1000分钟的通话根本用不完,也用不上。应该调整套餐结构,或推出纯流量套餐,这才更贴近消费新趋势。”
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,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来看,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每户平均收入(ARPU)为人民币52.3元,同比增长0.2%;电信的移动用户ARPU则为46元;联通的ARPU最低,为人民币44.4元。
在月资费越来越贵的底下,网友们更是呼吁运营商推出更多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纯流量卡。此前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,现在有注意到用户的不同需求,正在针对不同用户推出差异性套餐。
(移动“任我换”套餐前6月最低资费14元)
而随着这次移动拿出14元每月的“任我换”套餐,无疑其他运营商会马上跟进推出更多优惠的纯流量卡。
采写:南都·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袁嘉婧编辑:马建忠